新闻中心
【重磅】美国关税重压之下清单中为什么豁免聚乳酸(PLA)


      美东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贸易伙伴设置10%的“最低基准关税”,同时决定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的关税,这一措施于4月9日正式生效。随后,美国又发出威胁,声称要进一步加征50%的关税。面对这种不合理的贸易举措,我国商务部坚决表示反对,并迅速在4月4日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此次关税调整涉及一份长达37页的豁免清单,其中包含聚乳酸等近1000种商品。

11.jpg

      美国在关税重压之下却对聚乳酸网开一面,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从美国海关数据来看,美国聚乳酸产业的拓展严重依赖中国,美国这一做法或许是基于自身聚乳酸产业利益的考量,试图通过差异化的关税政策来保护和扶持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美国聚乳酸拓展严重依赖中国。

      聚乳酸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历年来海关数据中聚乳酸销量的惨淡,真实地反映出了国内环保塑料产业的实际情况。  

22.jpg

以下是对聚乳酸在国内推广情况的深度思考:

1. 质量与安全隐患:目前,聚乳酸产品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结晶度控制不到位,产品就会加速降解。例如,2024年中国出口到丹麦的一批聚乳酸餐具,就因为生物降解速度过快且容易破裂,形成了小零件,存在导致儿童窒息的风险,不符合当地的相关安全标准。此外,浙江大学的研究也发现,用于外卖盒等包装的聚乳酸微/纳米塑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肠-肝”轴和“气道微生物群-肺-肝”轴,甚至诱导肝毒性。

2. 成本与技术瓶颈:聚乳酸的生产成本较高,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关键原料丙交酯的制备技术目前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不得不依赖进口,这使得聚乳酸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以前,国内聚乳酸价格长期稳定在3万元/吨以上,尽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比传统塑料贵很多。同时,国内聚乳酸纤维加工技术在高光纯乳酸和丙交酯加工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国产丙交酯纯度较低、游离酸含量高,导致制成的切片残单含量也较高。

3. 市场认知与投资顾虑:消费者对聚乳酸制品的认知严重不足,很多人担心其性能和安全性。部分不良企业生产销售伪可降解制品,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极大地影响了聚乳酸产品的声誉。而且聚乳酸产品加工需要企业频繁调试工艺,投入成本高,入市风险大,这使得企业的投资意愿普遍较低,市场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

4. 产业链不完善:聚乳酸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协调存在很大问题,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生产企业大多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它们在技术、资金和市场开拓能力方面都比较薄弱,生产效率低,产品供应也不稳定。此外,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聚乳酸产品堆肥和回收机制,也缺乏生物塑料贴标方法,这使得废弃物难以得到有效的分拣和回收,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3.jpg

       多年来,美国一直搞技术垄断,专注于专利经济。就拿聚乳酸PLA来说,美国人申请了2000多项专利,应用范围从垃圾袋、牛奶包装盒到芯片包装等领域。美国有一大批企业,都是自身不生产什么产品,却凭借专利每年轻松赚取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利润。这背后的关键原因是他们制定了全球产业标准。比如在制定堆肥降解标准时,我们的那些不负责任的专家抄袭了美国的ASTM-6400就是我们的GB/T1977.1和GBT-38082,他们规定某些东西只能是圆的,不能是方的,于是中国降解标准完全等于美国人说了算。这就是美国关税重压之下清单中为什么豁免聚乳酸(PLA)的真正原因,正是因为这种技术垄断,一台光刻机卖给我们要15个亿。大家都知道的波音飞机,一架就能换走我们一亿双鞋子。不过现在,我们的消费更加理性了。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大飞机、航天等高附加值产业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西方企业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利润大幅下跌,他们似乎也意识到曾经的好日子可能要到头了。

        所以,中国的降解塑料发展之路,不能只抄袭美国,要走我们自己的路。可循环、易回收、可控全自然域全降解,这才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环保塑料发展之路。对于我国来说,在塑料降解环保的道路上,不能盲目跟风。聚乳酸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成本高昂、技术瓶颈难以突破、产业链不完善等。如果一味地盲目发展,可能会导致大量资金盲目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的损失。



   图片关注我,一起聊聊环保的真相!